欢迎光临! | 请您留言 - 人才博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人物专访人才科技信息科技出国考察神童科技项目合作人才培训沈邦仪小传科技成果请您留言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才培训 >> 树立科学的自主创新观——人才与自主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提纲) |
树立科学的自主创新观——人才与自主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提纲)2010-03-05 09:43:13 来源:中国人才科技网 浏览:4399次
内容提要:沈邦仪讲座专题之三:树立科学的自主创新观——人才与自主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提纲)
自主创新,关键要在树立自主创新观上下功夫。为此,必须正视和回答以下六个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要自主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靠谁来自主创新?为谁而自主创新?靠什么来自主创新?怎样进行自主创新?
一、为什么要自主创新?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当今世界的发展主要是由创新型国家主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2、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唯有靠自主创新;目前中国企业重引进、吸收,轻消化再创新,容易导致企业成为外国企业的附庸;江苏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60%。 3、培养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国的需要。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深圳走出了一条人才自主创新之路。 二、什么是自主创新? 创新就是打破旧事物,产生新事物;打破旧人才,产生新人才;打破旧框框,产生新制度;创新就是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造是“无中生有”;创新是“有中生新”。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人才最本质的特征。 三、靠谁来自主创新?靠人才、靠创新性人才。 1、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是自主创新的最大瓶颈。我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严重流失;江苏从事创新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成为江苏自主创新亟待破解的最大瓶颈;南通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 2、创新人才成为全球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中国现存的创新人才队伍正面临世界列强瓜分的威胁。 3、青年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决定人才的生命力、竞争力。 4、企业家人才是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 四、为谁而自主创新?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的未来。 《规划纲要》指出:创新体系建设应围绕企业进行。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论述自主创新时强调:未来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将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1、企业的生命源于人才的自主创新,人才的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命的灵魂。 2、自主创新不仅能改变企业的命运,自主创新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3、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必须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4、企业自主创新的宗旨是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人皆为人才。 五、靠什么来自主创新?创新“四要素”或“四标准”。 1、靠创新知识或技能 2、靠创新性劳动: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3、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意志 4、靠创新业绩: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 六、怎样进行自主创新? (一)必须确立自主创新的基本目标,构建企业高层次“三创型”人才链。宏观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观目标:建设创新型区域社会;微观目标:建设创新型企业。 1、创业型企业家——懂国际惯例的具有国际运作资本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企业家的自主创业应包括三个层面: (1)科技创新人才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这是“硅谷”式企业家成长的一条道路。例如:从澳大利亚回国创业的两位太阳能专家博士。 (2)企业家和投资者合作与先进科技相结合,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道路,以提高自主创业的科技含量与质量层次。 (3)在自主创业之初就以技术创新成果入股或其他方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例如:苏州有一家医药企业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联合成立省级医药研发中心。 2、创新型高级专家——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创优型营销家——懂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开拓产品市场的营销人才队伍。 (二)必须把握自主创新的基本内容,实施企业创新体系九步曲: 1、实施管理创新三步曲:企业家的思路创新→决策创新→机制创新 企业家的思路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失败的祸首是领导者的决策失误;企业用人决策失误,企业就有“灭顶之灾”;管理机制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实施技术创新三步曲:科技人才的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激励创新 坚持顾客的难题就是技术开发的课题的原则;市场的核心优势来自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微软屹立不倒的经营之道;激励创新人才比发现市场更重要。 3、实施营销创新三步曲:营销人才的策略创新→市场创新→形象创新 只有高瞻远瞩策划未来才能在国际市场挑战中获胜;只有创造市场需求,引导顾客消费,才能实现用户满意度最大化;只有塑企业诚信形象代言人,才能在市场非价格竞争中占优势。 (三)必须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创新人才国际大循环 1、高等院校要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2、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来去自由”的创新人才大循环机制,有组织地放手让国内人才到国外去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四)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引进、发挥作用的生态环境。 1、营造创新性人才培育、成长、使用、引进的政策环境。 2、构建有利于企业科技人才创新企业的激励机制。 3、创建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的最好栖息地。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请您留言 - 后台修改 |
联系邮箱:sby1947@163.com 电话:13861995758 - 在线QQ:534230348 苏ICP备13013976号-1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 www.rckjw.cn. 主办单位:南通中国人才科技研究院 技术支持:万嘉网络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