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请您留言 - 人才博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人物专访人才科技信息科技出国考察神童科技项目合作人才培训沈邦仪小传科技成果请您留言  

沈邦仪与《人才解放论》

2015-05-12 11:35:32 来源:中国人才科技网 浏览:33527

       
                                              沈邦仪“人才解放理论”的提出及其影响
                                                       ——沈邦仪与《人才解放论》
  
     一、沈邦仪及其人才研究
     沈邦仪(1947.1.10-   )  江苏南通人。1968年3月入伍,历任班长、文书、军党委秘书等职务,兼任《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报》记者等工作。1969年4月入党。

     1980年12月毕业于南通师范学院中文专业(今南通大学文学院),1998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市场经济研究生班学习并结业,2001年12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1987年8月任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江苏省南通行政学院《南通学刊》副主编。1990年借调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工作一年,参加《县乡科学领导原理与实践》一书的写作班子。1997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7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4月-2014年8月应邀受聘南通理工学院(原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授、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院督导室主任。现任南通中国人才科技研究院院长(1992年起),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人才研究,初期研究方向为农村人才开发与管理,后重点研究人才解放、人才生态学等问题。1982年7月应邀至复旦大学、上海科学会堂讲学并在学术界首次提出“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农村”等观点。1984年3月创办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才交流中心。1986年5月应邀在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培训班开设《人才学》讲座。1993年5月创办上海市人才科技委员会并任名誉主任。用原创性成果0-100岁人才科技为解放上海人才服务。在人才生命未知领域探索中,首创人才生命解放学说、0-100岁中国人才科技体系;独创人才生态学新兴边缘学科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填补人才未知科学相关领域的空白。发表论文120多篇;独撰论著:《人才解放论》(2000)、《人才生态论》(2005)等4部;参编论著《领导决策精论》(1998)等12部。2009年12月获“中国人才学研究30年贡献奖”荣誉称号,有1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人事部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二、《人才解放论》的写作背景与撰写缘由
《人才解放论》这部人才问题研究著作,由时任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沈邦仪副教授独撰于1998年7月至1999年12月。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4月出版。
    求人才、求解放、求发展,是20世纪百年里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历史写照,也是21世纪的时代潮流。21世纪是智力世纪,人才世纪。知识、技术、智力、能力这些人才
要素的解放,已成为知识经济与人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解放人才,解放人的才智潜能,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向。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的人才学,进入了一个滞长的高位平台,亟待在人才理论与技术上的大突破,为人才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这就是《人才解放论》的写作时代背景。从亲身经历来讲,《人才解放论》是沈邦仪积25年来人才自我解放和帮助其他人才实现自我解放的亲身实践体验(即在“文革”期间遭受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与迫害,被打成“头号反革命”,坐“民间土牢”一年,心身遭受严重创伤的逆境中如何一步一步成功地解放出来,并用自己原创性成果0-100岁人才科技手段,为上海众多人才的心身解放服务的亲身经历),该书主要学术观点与技术操作奥秘均来自作者自身实践与理论探索。因此,《人才解放论》主要来源于自身实践体验,为服务与满足社会实践需要而写作。她不是一本纯理论、纯学术的书,而是作者通过自身传奇经历和生命感悟点滴凝成的富有实用指导价值的书,作者为该书的问世付出了极其痛苦的代价。
    从理论来源来讲,萌生写作《人才解放论》缘由和依据首先源自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学说和邓小平关于解放生产力理论的长期研究与思考。认为马克思创立的人类解放学
说本身隐含了人才作为人类精英的解放;邓小平创立的生产力解放理论本身也隐含了人才作为生产力主体要素的解放和人才诸要素的解放。马克思从历史唯物史观出发,提出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思想。但是,马克思没有来得及详细论证实现这一伟大解放目标所必需的人才与自然、人才与社会关系的解放与环境解放等先决条件。邓小平是跨越两个时代、实现三次自我解放的历史巨才。他以战略家的风度和实干家的魄力,成功创造了中国1980年代人才大解放的新时代。但是他没有来得及系统考察人才与人脑、人才与自我关系解放的理论,特别是人才潜能解放和心身解放的理论与技术。马克思和邓小平没有来得及完成的使命,应当由我们现在活着的人才来争取完成。这一念头从1988年10月沈邦仪著《人才与致富》出版后就酝酿产生,而且愈来愈强烈。从学术渊源来讲,王通讯、叶尚志的人才解放理论给以巨大的启发。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沈邦仪就开始全面收集人才解放方面的研究文献。这时,他发现王通讯、叶尚志对人才解放理论已有独到的研究。
王通讯认为,人的解放“不仅包括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也包括才能的解放”

[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20.],并进一步论证道,“如果不以才智上的解放为继续奋斗的目标,就……,不能使自己和全体人民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还认为,“才智上的解放既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也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57.]并深刻地指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了‘人尽其才’的机会”

[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58.]。叶尚志认为,“人的解放,必须经过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和才智的解放,使人成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

[叶尚志.五四运动与人的解放[J].人才开发,1989,(5):6.],在分别论述人的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的基础上,进而认为,“人的才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叶尚志.五四运动与人的解放[J].人才开发,1989,(5):7.]。
    这些观点令沈邦仪深受启发,他决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研究人才解放理论。在钱学森关于巨系统观方法论的启发下,于1998年3月拟出该书大纲并开始构建理论体系,同
年7月动筆撰稿,1999年12月初稿完稿。

     三、《人才解放论》的主要内容与著述特色
    该书以天地人巨系统人才生命整体观的崭新视角为切入点,对传统的人才定义进行再创新再发展。全书围绕什么是人才解放?为何要解放人才?靠谁来解放人才?解放
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解放人才等基本问题,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到人才与人才资本要素的解放,从邓小平的思想解放到自我心身潜能的解放,从生产力解放到自然界解放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理论解读和技术解读。读来使人耳目一新。该书有3大突出特色:
    首先,结构系统宏大,观点新颖鲜明。该书立论有据、内容丰富,从宇宙到人才、从理论到实际、从论述到操作,逐步循序深入、层层推进。“给人以整体概念、想象空间
和生动启示。”[叶尚志.《人才解放论》序言[J].人才开发,2000,(3):8.]
    其次,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人才解放问题。全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将其
精神和实质贯穿于字里行间、全书和章节。”论述“所有宏观到微观的人才问题,不是从概念、教条出发,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唯物论观点出发;不是从孤立的、机械的、僵化的眼光出发,而是运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以及矛盾论、实践论、发展论、认识论来看待宇宙、自然、社会、人才、人脑的复杂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和互相渗透的双边与整体关系。”行文中非常自然地与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联结起来,与社会解放、自然解放、与人才如何认识自己和求得自身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这一特点是此书富有理论、学术与实用价值之精要。”

[叶尚志.《人才解放论》序言[J].人才开发,2000,(3):8.]
    再次,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该书在可操作性、实效性、趣味性上下了较大功夫。作者以亲身体验和实践向世人传授人才自我解放、心态自我调控、能量自我平衡等许
多鲜为人知的技术秘密与入门诀窍。如第三篇《人才与心身潜能的解放》“不仅有论述,而且介绍了他的实验和创造以及可以操作的技术。”

[叶尚志.《人才解放论》序言

[J].人才开发,2000,(3):8.]再如作者介绍了《解放自我的自我意识调控技术》,《解放右脑潜能的科学与技术奥秘》;在《人才躯体解放的技术奥秘》中论证人的生命解放是可以自控的,人可以掌握生命“自主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侯建东.沈邦仪先生访谈录(一)[Z].未刊稿,2006-11-04.]等等。  
    四、《人才解放论》的独特贡献与社会反响      
   该书被誉为“人才学积20年之研究成果向纵深、高度发展演进的一本重要著作”[叶尚志.《人才解放论》序言[J].人才开发,2000,(3):8.],其独特贡献突出体现在
以下3个方面:
    首先,独创性阐述了人才解放的概念和人才解放学说的理论框架体系。该书试图构建“人才与自然、人才与社会、人才与自我三大关系解放的理论”

[沈邦仪.后记[A].沈邦仪.人才解放论[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413-414.]。这是学术界第一部探讨人才与人才解放前沿理论、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专著。  其次,大胆提出了人才解放的新观点、新理念。作者本着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更不自我设限,不受他人思想束缚。“体现了理论工作者的学术人格和独立思考精神,敢于面对实际提出新的观点解释、创新与发展。”[叶尚志.《人才解放论》序言[J].人才开发,2000,(3):8.]如该书明确指出,“人才本身是‘人’的解放、‘才’的解放与‘心’的解放的有机统一。非人才向人才转化、一般人才向高层次人才发展,必须经过若干次解放与再解放的过程才能实现、提升。人才解放到何种程度,取决于人才解放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素质等多种因素。”[沈邦仪.后记[A].沈邦仪.人才解放论[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414.]。
    再次,开拓了人才学的崭新研究领域。该书开辟了人才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填补了人才研究相关领域的空白,是人才解放学说的奠基之作。同时,该书的许多观点发前
人所末发,创前人所末创。
    该书的引论《新世纪的人才解放》是全书总纲,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在《人才开发》杂志2000年第3期和第5期上以题为《“新世纪人才解放宣言》、《人才解
放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发表。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0年第4期作为首篇全文复印转载。
该书主要学术观点,作者曾先后应邀至“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国家科委跨世纪人才杂志社、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与人事科学研究所等六十多个单位”[沈邦仪.后记[A].沈
邦仪.人才解放论[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414.
]作过专题学术报告。该书于2001年分别获国家人事部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三等奖。
     2003-2004年该成果被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采纳,并在全省开展“解放人才”大讨论,引起《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等中央媒体的关注。《新华日报》两次
以“另一种人才观”(2001.3.4.)、“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解放观”(2004.6.8.)为题具体介绍和报道了沈邦仪独撰的《人才解放论》独特观点和见解。

         ——该文转载于侯建东著《人才学在中国产生与发展历程研究》(原名为《中国当代人才学史概论》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评论:*
验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沈邦仪人才生命未知领域探索成果问世
沈邦仪教授赴京参加全国人才学术会并当选常
沈邦仪与《人才解放论》
沈邦仪教授荣获“中国人才学研究三十年”贡
沈邦仪当选为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沈邦仪小传
沈邦仪主要经历大事记
沈邦仪应邀在北京讲学期间多次接受《中国气
沈邦仪应邀在上海讲学期间多次接受上海东方
沈邦仪教授在上海参加全国第三次体育气功学
沈邦仪应邀在上海讲学期间多次接受中国人才
沈邦仪教授接受中国著名人才学家访谈调查组

点击排行
沈邦仪小传
沈邦仪教授荣获“中国人才学研究三十年”贡
沈邦仪当选为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沈邦仪教授赴京参加全国人才学术会并当选常
沈邦仪与《人才解放论》
沈邦仪人才生命未知领域探索成果问世
沈邦仪主要经历大事记
沈邦仪应邀在上海讲学期间多次接受上海东方
沈邦仪教授在上海参加全国第三次体育气功学
沈邦仪应邀在上海讲学期间多次接受中国人才
沈邦仪教授接受中国著名人才学家访谈调查组
沈邦仪应邀在北京讲学期间多次接受《中国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请您留言 - 后台修改
联系邮箱:sby1947@163.com 电话:13861995758 - 在线QQ:534230348
苏ICP备13013976号-1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rckjw.cn. 主办单位:南通中国人才科技研究院 技术支持:万嘉网络科技